1994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病学学科成为江苏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1998年成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成为中华骨髓库HLA高分辨配型定点实验室;2006年学科被批准为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血液病学);2007年学科实验室成为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自1965年起,已举办血液病进修班26期,成为卫生部指定的血液专科医师进修基地,为全国各兄弟单位培养血液专科医师370名。每年亦主办三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的前身是苏州医学院血液研究室,由我国血液学先驱和奠基人之一陈悦书教授于1963年创建,曾在20世纪60至80年代,在白血病的诊断、联合化疗方面做过许多开创性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对我省乃至全国血液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国内公认的学术地位,享有很高的声誉。1981年又由阮长耿教授在苏州医学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在此基础上,于1988年由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卫生厅批准,正式成立江苏省血液研究所,隶属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理。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所长阮长耿院士的带领下,血研所又在血栓和止血领域内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出进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同时,在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理、白血病耐药机理、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研究,以及白血病分化治疗和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治疗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
目前,本学科现有8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8人;副高以上职称27人,中级职称16人;获得博士学位的24人,硕士学位的15人,是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各1人。
血研所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与法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2006年9月在苏州成功主办了第四届亚太地区血栓与止血会议,阮长耿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25个国家的640名中外代表出席了会议。此次大会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亦扩大了本学科的对外影响。
二十年来学科在国内外刊物共发表论文1343篇,被SCI收录144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86项,厅市级课题53项,国际合作课题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另外获得国家级成果3项,省部级成果48项,厅局级成果56项。2004年阮长耿院士指导的研究生戴克胜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是国内临床医学内科血液病学专业零的突破。2005年薛永权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陈苏宁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